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之举,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宜居是乡村建设的底色。过去,农村的“脏乱差”问题饱受诟病,垃圾随意丢弃、污水横流、道路坑洼不平,严重影响村民生活质量。如今,各地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道路硬化,让出行更便捷;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保障了村民用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满足了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让乡村水更清、景更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也为乡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了条件。 宜业是乡村发展的核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乡村,特色农业蓬勃发展,从传统种植养殖向绿色、有机、品牌化转变。如云南的花卉产业,让一片片土地成为致富的“花园”;农村电商的兴起,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乡村旅游更是异军突起,古村古镇、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让乡村成为充满希望的“沃土”。 繁荣乡村文化,是滋养乡村的精神源泉。乡村文化承载着乡愁记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从传统的农耕文化到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从古老的民间技艺到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都是乡村的宝贵财富。一些地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传承民间技艺等活动,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文化下乡、农家书屋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 推进移风易俗,是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的重要任务。过去,一些乡村存在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不仅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乡村的和谐稳定。如今,各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乡村大地,让乡村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政府、社会和农民都要发挥作用。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企业要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民要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 新时代的乡村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让乡村既留得住绿水青山,又能收获金山银山,必将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