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性日益增强,流动党员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对于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任务,积极探索有效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管理水平,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把握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流动党员具有地域分散、职业多样、流动性大、联系不便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流动党员面临诸多困难,如组织关系转移不畅、参加组织生活不便、发挥作用受限等。为了更好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要准确把握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确保流动党员能够在异地他乡充分发挥党员作用。首先,加强对流动党员的信息登记工作,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向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为流动党员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其次,要落实流出地(单位)和流入地(单位)党组织的管理责任。流出地(单位)党组织要关注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协助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流入地(单位)党组织要主动了解流动党员情况,接纳并管理好流动党员,确保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行使党员权利。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养,提高流动党员素质。首先,要强化流动党员责任要求。流动党员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按时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开展线上教育培训,确保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提高政治修养。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流动党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强化流动党员党风廉政建设。 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流入地(单位)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专业技能和积极作用,通过经常性的了解流动党员特长及实际需求,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推动流入地(单位)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工作。最后,还要发挥流动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加强流动党员的法治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