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沧海长风 于 2024-11-25 13:41 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围绕如何抓好落实,党中央有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指出了在落实改革任务中搞好探索创新的重要性。要让探索创新真正助力改革落实,需在讲求适配、对接精准、保持耐心上下功夫。
适配的学问,“少即是多”。探索创新,不是跟着改革方向“一哄而上”,不假思索地随波逐流。各地各部门不能“随人说短长”,而应摸清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而去芜存菁,选择与自身实际相匹配的改革创新路径,既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也成为“思想上的巨人”。此外,考虑适配性不是只顾自身,而是既要跳出“一亩三分地”,从发展大局和战略定位着手,不“各行其是”地“内卷式”竞争;又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让探索创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精准的角度,“小也是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为落实改革而进行的探索创新,也要以人民利益为旨归。群众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既是群众眼里实实在在的“大事”,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尖事”。探索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瞄准解决民生问题的裉节难点:应该破除哪些机制障碍?需要打通哪些环节堵点?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方能在“一枝一叶”中“致广大”。在推进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把牢价值取向,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到工作的发力点,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耐心的姿态,“慢才是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耐心资本”,各地各部门在探索创新中,也要做“耐心政府”。创新不是一朝一夕间能一蹴而就的,就比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都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尤其是面对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部署,更要“每临大事有静气”地先立后破、谋定后动。既在先行先试、小步快跑中逐步积累创新经验,又在对照印证中找对创新方向,否则这也想创新、那也想创新,只会在摇摆不定中师老兵疲,白白耽误时间。等到摸清了、认准了、有实效,就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让落实在创新中开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作者: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