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不离党 流动不流失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在快速发展的上海,流动人口众多,其中不乏党员。加强教育流动党员有何意义,如何有效管理流动党员,确保他们能够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规范组织意识,增强党员归属感 流动党员虽然身处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地域,但他们仍然是党组织的一部分。因此,增强流动党员的组织意识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流动党员本人要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也要求党组织要主动关心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拉近党组织与流动党员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开展教育培训,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流动党员大多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工作,或属于新就业群体,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可以使他们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维护者,通过他们的言行将党的声音传到社会各个角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可以采取制定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计划,如开展网络培训课程,组织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等,确保每位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到必要的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建立信息台账,提供服务保障机制 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双向摸排”行动,完善更新流动党员信息台账,动态掌握流动去向、外出时长、从事行业等信息,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包括提供就业指导、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健全考核机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于表现优秀的流动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要及时提醒纠正,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更好地提升党员工作的态度和热情,进而在无形中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方法,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每一位流动党员都能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熊焰艳 单位:友谊路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