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根植于民,惠泽于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中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建设好人民城市,要倾听人民声音,尊重人民意愿。这不仅是城市治理的智慧所在,更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进程中,都应广泛吸纳人民意见,通过多元渠道如问卷调查、公众论坛等,确保人民声音被充分聆听。同时,尊重人民意愿,将人民利益置于决策核心,是城市项目推进的应有之义。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提升,都应充分考虑人民的实际需求与满意度,确保城市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众。打造出一个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充满活力与和谐的城市,让每一位人民都能在城市的发展中找到归属与幸福。 建设好人民城市,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宜居环境。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让人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同时,加强城市绿化美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更多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此外,还要注重城市安全,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宜居化,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放心,从而推动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好人民城市,要激发人民参与热情。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其发展离不开人民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要建设好人民城市,就必须让人民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这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平台,拓宽人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渠道,如开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人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城市建设中来。通过激发人民的参与热情,不仅能够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还能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打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 作者:金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