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不断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1、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这一经验强调了群众参与和社会调解的重要性。通过创新理念、完善政策、健全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 2、完善基层党建发展机制 发挥党建工作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促进社会组织业务发展活力提升。通过完善“为人民服务”的党群服务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通道。 3、创新社区组织培育机制 调动各条线资源参与,使服务有抓手、有基础。通过组织夯实邻里互助基础,建立邻里支持及居民互助支持体系。 二、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作用1、加强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2、深入调查研究 社区工作者应深入基层,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收集和处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质检调度 强化社区动态工作信息掌控意识,对分配到各片区、条线层面的工作质量定期调度检查。确保收集整理的各方面信息真实完整准确,为各项任务推进提供扎实基础保障。 三、不断加强多部门协作配合1、建立联动机制 加强与上级部门、 企事业单位等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2、推动资源整合 拓展资源整合机制,夯实协同治理基础。积极与共建单位合作,扩大红色朋友圈。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共治机制,实现社会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3、形成治理格局 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单位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居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让基层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了解居民需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发挥专业优势,运用专业方法和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