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浩瀚征途中,文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文艺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期,这不仅体现在文艺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上,更在于其深刻反映时代精神、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本质特征。 文艺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是民族风貌的写照。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文艺工作者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一系列反映时代变迁、讴歌人民奋斗的文艺精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山海情》中对扶贫事业的深情描绘,还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对爱国情感的热烈抒发,都深深打上了人民的烙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这一理念,不仅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方向,更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深入基层、走进群众,用心用情抒写人民的故事,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心、鼓舞斗志。 在新时代的文艺创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能够引起广泛共鸣、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品,往往都是基于对人民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真实反映。例如,乌兰牧骑队员们迎风雪、冒寒暑,辗转跋涉于戈壁草原之上,为牧民送去欢乐与温暖;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等作品则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深刻揭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艰辛历程和人民群众的朴素愿望。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它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同时,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还得益于不断的创新探索。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创作理念、题材、手法和形式,推动文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的数字化呈现,到网络文艺精品化发展的渐成主流,再到沉浸式戏剧等新型艺术形式的不断涌现,新时代文艺在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尤为重要的是,新时代文艺在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无论是舞剧《咏春》的海外巡演,还是“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中国文化品牌活动的成功举办,都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开放姿态和博大胸襟。 总之,新时代文艺的繁荣之路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与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继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