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福祉。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治理成效的高低。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坚强力量。 二、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激发社会活力 基层治理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共治。要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鼓励和支持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搭建各类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从而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三、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效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建设智慧社区、智慧乡村等平台,实现基层治理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强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数字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治理。 四、聚焦民生关切,解决实际问题 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必须聚焦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五、加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同时,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总之,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只有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推动数字化转型、聚焦民生关切和加强法治建设,才能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