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应推行“多元参与、综合治理、精准服务”的社区治理模式,着力于加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意识,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一、加强党建引领,铸牢红色阵地 发挥红色引擎作用,以点带面强化党建阵地溢出效应,增强党建联盟靠谱力、党建品牌渗透力、多元主体融合力,让服务不断汇聚新力量、焕发新活力、惠及新群体。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志愿服务大本营、道德大讲堂、文体活动室、社区广场、文化长廊等场所,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广阔阵地。社区牵头举办各类便民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爱心义诊、家电维修、便民理发、法律咨询、急救培训等“精细微”志愿服务。 此外,社区应加强业委会“红色”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居民热情,通过网格化管理弘扬美德之风,打造文化社区。 二、打造智慧微网格,助力基层治理 社区通过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细小处的“绣花功夫”完善基层治理,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微网格智治“小单元”基层服务网,实现基层“自治”解题。 激活“红色细胞”,凝聚在职党员、微网格长、居民志愿者、退伍军人以及小区物业等多元力量,共筑美丽文明社区。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盘活社区共建资源,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将有责任、有担当、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凝聚到一起,融入“微服务”,开展“微治理”,发挥“强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队伍建设,组建多支党群服务志愿队伍,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如组建“老伙伴”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提供服务,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年人社区生活;组建“平安巡逻志愿服务队”,定期对商户开展安全巡逻;组建“普法帮帮团”,定期提供法律咨询、普法讲座、拍摄普法视频等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法治保障。 三、聚力民生服务,促进居民融合 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下沉网格,让治理重心“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来。社区与物业及辖区内共建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建共同体,共商共议共解社区治理难题。依托网格队伍,逐户走访调查,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和期盼,切实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社区居民在硬件丰富的同时更应加强文化生活的打造,应定期多举办各类大讲堂活动、书画会、组织文艺志愿队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用“家”的理念服务社区居民,打通社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打造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