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剔除表面问题,更要刀刃向内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根源,久久为功纠治顽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基层卸下负担、轻装上阵,不断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 一、紧抓务实作风,整治形式主义。基层负担过重,根源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责任推诿扯皮、工作层层加码。重留痕不重实绩,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而后续工作有没有真正执行和落实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要不断从思想上正本清源,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净化工作环境,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剔除浮躁思想,全力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调研、办实事、求实绩上,集中精力落实好各项政策,做好群众工作。 二、坚持系统思维,理清权责界限。当前基层工作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情况,责任和事务向基层扎堆转移,造成基层负担重,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因此,为基层减负首先就是要做到权责匹配,明晰权责边界,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权责界限,建立健全务实合理的权责清单,要加快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协作、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让基层干部了解“该干什么”,干好自己的分内事,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不能不了解工作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况,机械地挥舞问责板子,要给与基层干部更多的空间,让基层干部敢于放开手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惠民政策落实、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中来。 三、建立长效机制,激励担当作为。减负工作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找准难点堵点,聚焦制度这一关键要点,及时完善和收集减负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从机制上破题,推动形成干的合力。完善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基层干部要在评优评优、选拔培养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政治上保障他们上升的渠道,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让他们敢作为,更愿意作为。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对苗头问题早提醒、早改正,拓宽群众监督途径,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推动一系列问题的整改,对加重基层负担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防止压力无端转嫁至基层,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