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广袤的基层大地,为长期以来承受重压的基层干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深切关怀,更体现了对形式主义问题的坚决整治态度,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启了新的征程。 厚植减负情怀,深入基层察实情、听真话,确保《若干规定》落到实处“心之所向皆为基层”。形式主义是阻碍基层工作高效开展的一大顽疾,它让基层干部陷入了无尽的报表、材料中,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若干规定》的出台,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厚植减负情怀,把为基层减负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来担当。这意味着,领导干部需要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听真话,了解基层的真实需求和困难,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数字和汇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若干规定》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减负效果。 用好制度力量,细化实化措施要求,推动整治工作规范化运行,做到“行之所往皆利基层”。制度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若干规定》的出台,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制度要求细化实化,转化为可操作、可监督的具体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力,推动整治工作规范化运行,真正做到每一项行动都能为基层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站稳基层立场,聚焦问题精准施策,强化法规制度刚性约束,实现“政之所施皆惠基层”。基层是政策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关键所在。《若干规定》的出台,最终目的是要让基层干部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因此,在落实《若干规定》的过程中,必须站稳基层立场,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同时,要强化法规制度的刚性约束,对于那些形式主义严重、给基层造成负担的行为和做法,要坚决予以纠正和惩处,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基层、惠及群众。 总之,《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的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若干规定》的各项要求,用实际行动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让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