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工作成绩的根本看法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正如,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众多基层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教育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他们的努力不仅带来了当下的脱贫成果,更为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便是心系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生动体现。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需要摒弃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而盲目上项目、搞形象工程,不为了追求表面上政绩,而忽视真正的工作成效,忽视人民的实际需求。要始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根本需求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的问题放在首位,这便是心怀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体现。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习。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培训、主题教育等,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重要指标,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用科学的考核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他们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以人民为中心、为民造福,就是最大的政绩。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