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注重形式、忽视内容,不重实效、本末倒置,导致工作内容脱离实际。比较常见的表现有:文件繁琐,层层上报,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会议频繁,形式化严重,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考核指标空泛,追求表面效果,忽视实际成效。基层工作极为重要而又复杂繁重,这些形式主义不仅加重干部负担,影响基层效率和工作质量,还会阻碍政策的有效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降压减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包括7个部分、21条具体规定,这不仅为更全面更有效地整治形式主义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也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显示出党中央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和更实举措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意志和毅力。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治理导向,把科学的价值观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一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在顶层设计上力戒形式主义,从实处着眼,靠实绩说话,让工作本身的完成度、群众的满意度成为评价干部工作的度量衡。二是突出对基层降压减负。降压不降担当,减负不减责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推动督查考核方式转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干事环境,让基层干部有担当作为的勇气、能力和精力。三是凸显用人导向。在干部“选育用管”各环节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奖罚分明,斩断下级通过形式主义获得提拔的期望,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不仅尝不到甜头、捞不到好处,还要受处分、吃苦头。只有让更多干部去琢磨如何干事,而不是去琢磨领导,让干实事、群众满意而不是自以为领导满意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破解形式主义的工作不仅需要具体的措施,还需要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形式主义的表现和惩处措施,形成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强化纪法惩处,发挥监督效力。整治形式主义的成效要问效于民,对明显存在政绩作假的党政机关加大依规依纪问责力度,起到震慑作用。政府部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要将实际效果作为政策执行优劣好坏的衡量标准;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推进数据共享等技术创新,减少文山会海,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一级做给一级看,以上率下转变作风,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促民风。
政治形式主义作为基层工作的顽疾,不仅耗费基层干部精力,浪费财政资金,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对上级政府决策产生误导,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威信。要实现基层减负,必须从减少文书工作、提高会议效率、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逐步破解形式主义的难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培训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工作的实际效果,让基层干部真正能够把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凝聚起干事创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