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减负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要把基层减负落到实处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为基层减负就必须着力破解基层“权小责大”、“人少事繁”、“陈规旧制”的“三道题”,实实在在践行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在一线“轻装上阵”、“策马杨帆”。 在赋能上“增”,破解基层“权小责大”的问题。“小马拉大车”是基层治理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基层单位拥有的权力相对比较小,资源力量相对也比较局限,但他们要面对的群体庞大,责任艰巨。要破解这一问题,需适当的对基层进行放权,推动权力、资源、服务共同下沉基层。要在赋能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要在加强激励关怀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基层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要在引入优质资源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担子上“减”,破解基层“人少事繁”的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单位工作千头万绪,繁重冗杂,所有的事情都往这”一个框”里装,再加上时常的检查导致基层单位时常面临着“高压作业”。面对基层人员有限、任务无限的状态,首先要配足“兵力”,其次必须要为基层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如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轻过去的考核,让基层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群众,深入百姓中,体察民情、解民忧。摒弃华而不实的东西,真正把事业重担放在服务群众上去。 在机制上“调”,破解基层“陈规旧制”的顽题。针对基层减负,要制定健全长效机制,及时将基层减负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只有健全制度,才能从根上真正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带来的束缚,避免“一阵风”式的减负,做实长效监管,确保减负成果不断深化巩固。同时要发挥“指挥棒”作用,合理划分各部门职责,加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衔接,明确主体责任,杜绝“上下一般粗”,防止多头重复开展,避免层层加码。坚持以常效常态的机制来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反弹,切实推动基层减负各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