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注意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相互关系,以经济发展为保障,以民生改善为动力,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大局为先,砥砺向前,要扎得稳经济发展对民生改善的“硬马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破解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唯有发展才能达到目标。中国人民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是对实现现代化强国和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经之途。共产党70多年的执政经验也告诉我们,想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民生为本,不忘初心,要挥得好民生改善对经济发展的“方向标”。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在战争年代,我党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通过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从而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也一定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将经济发展目标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双向发力,同频共振,要把得牢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间的“跷跷板”。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经济发展提供了改善民生最为重要的资源、资金和服务,离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则是发展的起点和落脚点,民生持续改善,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稳投资,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因如此,要全面准确把握民生和发展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以同频共振为指向,把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有机统一起来,用民生保障推动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环,让全体人民更加充分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