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要性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的认识和态度,是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领导干部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摒弃私心杂念,确保政绩观不出偏差。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决策。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具体措施 领导干部应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做到求真务实,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摒弃私心杂念,确保政绩观不出偏差。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参加党内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领导干部应注重工作实效,避免追求短期政绩,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监督问责等措施,督促领导干部自觉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三、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策略 开展干部调研、谈心谈话、考察考核等活动,突出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运用先进典型引导干部见贤思齐。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增强其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做到求真务实,确保决策科学合理。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决策失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行为规范。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实际效果、健全制度机制等措施,领导干部可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避免政绩观偏差,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