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干事、作为,进而取得实实在在业绩的直接体现。政绩观是关于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回答“为谁创造政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树立正确政绩观,还必须明确“政绩由谁评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只盯着单一指标,忽视其他工作,忽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体现了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规律的深邃思考,深学细悟相关重要论述,把握精神实质、明晰实践要求,有助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永葆政治本色。权力观旨在回答“权力从何而来、权力为谁而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执政为民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坚持正确的权力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二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牢记职权法定,明白权力来自哪里、界线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坚决反对腐败,坚决防止在内形成特权阶层,不能把公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小圈子私利的工具。政绩观旨在回答“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领导干部能否多出政绩、出好政绩,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只有坚持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坚持真抓实干树政绩,才能脚踏实地把既定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事业观旨在回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对待事业、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的问题。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我们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国家的中心任务。事业伟大而艰巨、任重而道远。领导干部要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格局境界、情怀操守、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领导干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之间是内在统一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互促互进,必须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一体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