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捆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加重基层负担。近年来,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基层减负结合起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 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松绑,减掉形式主义对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困扰,最迫切的就是要减掉“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能够静下心来,真抓实干,把主要精力用在干事创业和具体工作落实上。换句话说,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干部的实干撑腰、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形象地表明了基层工作的重要、复杂和繁重。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基层干部时刻坚守岗位、满负荷运转,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甚至有的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在脱贫攻坚中,许多基层干部处于有家不能回、有病没空看、有事连轴转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因此,对于在一线连续奋战的基层干部,尤其需要多一些理解包容、多一份关心爱护,着力解决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要大力整治过度留痕、重复填表、以文件落实文件等问题,避免给基层增加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使他们轻装上阵,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谋发展。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需要强调的是,减负不是减质量,关爱也不是降标准,二者的目的都是为基层干部更加担当、更有作为创造有利条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抓工作落实和为民服务上。广大基层干部不能把“减负年”当成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而应抓住机会大显身手,在改革发展、脱贫攻坚等“火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用忠诚干净担当的行动展示基层干部的好作风、好形象。 源头治理,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被动的形式主义,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形式主义的根源不再是由于做形式主义工作的人,反而当前基层的绝大多数形式主义,不是基层自己愿意做的,更多的是由于上级的官僚主义造成的。减少基层工作中的被动形式主义,要从上层发力。基层过度留痕,热衷做表面文章,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上级单位以文件论成绩,以表格看实效。因此,必须从上而下,精炼考核指标,精简会议文件,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把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首要考核标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根治形式主义要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抓早抓小抓苗头,将形式主义消灭在萌芽,防患于未然,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颜文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