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新时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以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能力,培育生态,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基层是社会生活的“微单元”,社会利益产生之源,社会矛盾聚合之源,社会秩序基础之源,社会价值共生之源等特质。直面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瞄准群众需求的“靶心”,依靠并相信群众的力量,调动群众参与服务与管理的积极性,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做到居民有诉求、组织有回应、服务有保障、群众有感受,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美好在家周边达成。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各项方针政策能否真正惠及民众,关键在于基层的贯彻执行。只有基层工作扎实有效,政策的温暖才能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百姓的心中。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到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改革,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民生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筑牢基层基础,需要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和支持,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良好的道路、排水系统、供电设施、通信网络等,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高效的社区管理机制、明确的职责分工、透明的决策流程以及居民参与的渠道,实现社区事务的民主管理;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安全的保障体系包,括治安巡逻、消防设施、应急响应机制等,让居民生活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筑牢基层基础,需要激发基层的创新活力。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筑牢基层基础,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