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政绩观如同一盏灯塔,指引着每一位公仆前行的方向。然而,在追求政绩的道路上,不乏偏离航道、误入歧途者,他们以数字论英雄,忽视了民生之本,忘记了初心与使命。何为正确的政绩观,如何纠正那些偏离轨道的观念,让我们共同驶向务实为民、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民为本,务实创新
1. 回归初心,心系民生
正确的政绩观应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精准施策、优化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探讨绿色发展的路径和策略,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推广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实践路径与机制保障
1. 完善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避免单一追求经济指标的倾向,将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创新发展等纳入考核范围,形成全面、客观的政绩评价标准。
2. 强化监督问责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党纪国法、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形成有效震慑。
3. 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营造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让正确的政绩观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行动自觉。它要求我们摒弃浮躁心态,回归初心使命;拒绝短期行为,追求长远发展;拒绝数字崇拜,坚守为民情怀。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正确的政绩观指引下,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纠正偏误的政绩追求方式。同时,逻辑清晰、结构丰富、数据支持和恰当引用,以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