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走好“四下基层”这条“群众路” 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群众的问题在一线,群众的呼声在一线,群众的心声在一线。“四下基层”之“路”是从群众中走来、到群众中去,彰显真挚的为民情怀、鲜明的实践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深入一线听民声,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为民排忧解难务求实效,持续走好“四下基层”这条“群众路”。 “四下基层”是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干出群众点赞好口碑的必然选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带领宁德党政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载体,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基层一线去,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群众清楚地看见问题受理、解决全过程,这样不仅能拉近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 “四下基层”体现的是党的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领导干部下到基层,要把“四下基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重点措施中去,以拉家常等方式,直面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重点难点工作,切实推行现场研究、现场协调,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不断为制定政策措施、完善基层治理打好基础。 “四下基层”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蕴含着非凡的实践伟力。把主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把好声音讲到群众心坎上,在一线办实事、到现场抓落实……这些既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坚实举措,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做到对能解决的问题稳扎稳打、现场就办、急事急办,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明确时限、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查漏补缺、防止反弹,才能让党的惠民之策、利民之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让为民事“事事入心”,让“四下基层”制度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