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我们必须发扬这种精神,贯彻落实好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 钉钉子精神需要愚公移山的坚定,“钉”牢信念,一锤一凿,砥砺前行。改革任务涉及方方面面,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改革的征途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缺乏“钉”的精神,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阻碍,行动失去方向性,工作失去持续性,甚至还会走上歪门邪路。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信仰、锚定目标,怀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觉悟,哪怕敲一锤只前进一点,只撼动冰山一角,也要成为向前的动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下接着一下打,勇往直前,不断磨砺自己的决心,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何苦而不平”。 钉钉子精神需要工匠的态度,匠心“钉”制,精雕细琢,不断打造出改革精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全方位全系统,更要直击要害、直达痛点赌点难点,这些都是改革的关键点。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每一个部署落实到位,办好每一件实事好事,让每一个钉子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有的消极敷衍、有的粗制滥造、有的隔靴搔痒,就是不往深里钉,不往内里打,就好比临时搭建的脚手架,虽然暂时能支撑,一旦风吹草动,便有可能轰然倒塌。这种只关注表面光鲜的现象,怎么能逃脱群众的雪亮,这不光影响自身形象,更大的是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领导力和权威性,是对人民的辜负。所以,我们要做一名精益求精的工匠,不满足于表面光鲜,力戒形式主义,注重细节,精准发力,怀着匠心踏上改革之路,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 钉钉子精神需要勤勉务实的作风,铆足“钉”劲,脚踏实地,深耕稳固基石。“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人民是改革的中心,一切改革措施都将惠及人民。如何将改革做到人民的心坎上,需要将工作扎入一线,深入实际。如果只是在表面雕花,不作深入钻研,对待社情民意置若罔闻,对深层次问题、急难愁盼问题不管不顾,那改革力度再大,到头来还是漏洞百出的朽木一块,改不到人民的心中去,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改革的践行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深耕细作,才能铸就稳固的基石。 我们要发扬好钉钉子精神,这激励着我们在改革的道路上,面对挑战不退缩、面对困难不放弃。以每一声钉响,诠释着改革者的默默耕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我们要将每一颗钉子都钉得稳稳当当,共同铸就时代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