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而历届三中全会则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它们犹如一个个里程碑,标记着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的坚定步伐。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经济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市场活力逐渐被激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于 1984 年 10 月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988 年 9 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于 1993 年 11 月在北京举行,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于 1998 年 10 月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 2010 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 2008 年 10 月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轮在改革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对当时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的深刻回应,是对改革路径的精心谋划,是对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历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决策,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