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领域资金涉及群众最切身利益,同时也是“蝇贪蚁腐”容易滋生的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应注重全面监督,紧盯关键人,把控重点链,聚焦受众面,实现“点链面”齐发力,推动民生资金监管提质增效。 紧盯关键人,着力筑牢思想堤坝。要紧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办人员等关键人,推动责任层层夯实。充分运用述责述廉制度、谈话制度,经常性开展民生领域资金管理使用谈心谈话,推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抵制歪风邪气,自觉严格程序办事,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对经办人员,强化警示教育,结合典型案例,剖析民生领域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产生的可能、特点、危害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确保民生领域廉洁的“开关”始终拧紧。 把控重点链,着力融入闭环监督。找准防返贫、特困供养、兜劳低保中的项目扶持、生活补贴、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加强前置监督、事中审核、后续核查,全面把控过程方向。整合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力量,注重统筹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与审计、财政、农业等外部监督力量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监督联动、整改同促。采用“室组地+行业部门”联合监督工作机制,拉通梳理各项资金清单,做到“照单监督”,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聚焦受众面,着力回应群众期盼。用好群众信访反馈“晴雨表”,畅通“信、访、网、电、视频”监督渠道,常态收集梳理基层群众关于民生领域反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及时介入调查取证,对于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快查快办,形成有力震慑,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同时注重深入末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推动有关属地和部门主动认领,强化联动解决,推进民生领域深度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