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警示教育润“心”醒“脑” 开展警示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一环。最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在京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警示教育会,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各部委和中央企业把召开年度警示教育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狠抓突出问题,推进综合治理,强化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治本作用。(2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网》)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惩治违纪违法不仅要严惩于后,更要预防于先;不仅要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要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以警示教育为载体,以案为鉴,时时提醒和约束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切实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警醒,马上纠正,防微杜渐。在身临其境的触摸中,对腐败的戒惧、对法律的尊崇、对权力的敬畏,如春风化雨般潜入人心、净化灵魂,从而达到润“心”醒“脑”效果。 用好警示教育,厚植不想腐的文化。在一些违规违纪案例中,不乏存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放松了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甘于被腐蚀被“围猎”;个别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党员干部重使用、轻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够及时、处理不够果断,个别部门单位纪检组织履行职责不到位、日常监督聚焦不准;个别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工作程序不规范、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八小时外”管理监督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因此,要用好警示教育,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基础,构筑“不想腐”的认识基座。 用好警示教育,扎紧不能腐的篱笆。利用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对党员干部更具有说服力和实际效果,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具有教育和警醒的双重功能,真正成为洗涤心灵的“良药”,消除风险死角盲区,从源头上筑牢廉政风险防控堡垒。 用好警示教育,升高不敢腐的气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清正廉洁不能仅仅依靠思想自觉,也不能仅仅寄望于警示教育。但是,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澄清思想认识,能够防止腐败芽苗破土而出,起到正本清源、釜底抽薪的功效;而兼顾惩治与预防、创新警示教育形式,更能让正向价值深入人心,让错误思想无处容身。为此,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始终保持“不敢腐”气压不减,常态化监督力度不衰,推进清廉建设。开展常态化督察检查、党建与作风纪律督查,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既着力在“惩”字上下功夫,又努力在“治”字上做文章,更是在“防”字上做好防患于未然。以案明纪、以人为镜、以儆效尤,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扎实抓好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警醒教育入脑入心求实效,定能成为一种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