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科技强国不断前进 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科技创新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系统谋划科技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论断不仅总结了历史经验,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深刻认知。 中国科技创新的显著成果,展示了国家从科技追随者向科技引领者的转变。例如,上海张江科学城的科技成果展览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后的积极评价,彰显了我国在多个科技领域的突破。从依赖进口的小螺丝钉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全面推进,取得了实质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这一论断在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党中央对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涵盖了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要素活跃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这些地方,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在新年贺词中“点赞”重大科技成就,在贺电回信中致敬科技工作者。这些努力不仅体现在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上,更在于具体措施的落实,如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优化科研经费使用、鼓励青年科研人才参与重大科研任务等。 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体系效能。例如,中关村论坛和雄安新区的科研成果发布,都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通过统筹科技创新对发展和安全的支撑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接续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重要文件,确保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同步推进。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积极作为,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人才的高度重视,提出要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优化科研环境、激发创新潜力、尊重人才贡献,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党中央通过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鼓励更多青年科研人员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科技事业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科技创新已经深刻融入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未来,随着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将继续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动力。 从“蓝天梦”到“未来车”,从“手撕钢”到C919大飞机,中国科技创新正不断突破,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