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天人合一”,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 确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一观念是第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财富,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讲师”,以植树节、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深入社区、校园、农村,开展全面、多角度、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一起领导群众。为祖国的青山增色,自觉做好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根本福祉。这是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中赋予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 二是深刻认识到,保护青山绿水任重道远。努力做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最终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基层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从自己和亲友做起,积极倡导和践行节俭、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一次性用品,坚持绿色出行,参与植树造林,认可物种和品质,将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生态建设,让美好生活焕发光彩。保护祖国的青山,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广大人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愿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积极响应,让绿色中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让人民群众在“参天大树”下乘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着力改善民生,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在绿色生态基础上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切实维护生态环境,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绿色发展更有以人为本的“温度”。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自然观,使其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动力,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约束,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样,绿色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75亿人口中的一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来,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大自然因为你我的关爱而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