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基层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基层是国家的根基和支撑,它涉及到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一、基层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基层富强了,国家才能富强。从历史角度看,如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善了基层的生活条件,激发了基层的发展动力,推动了全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力发展。
基层平安稳定,天下才能够和谐安定。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基层工作的挑战与要求:
基层工作繁重且复杂,国家的方针、政策都需要靠基层来落实。这要求基层干部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基层工作需要紧密联系群众,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这要求基层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三、基层治理的创新与发展:
基层治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模式。例如,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基层治理还需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推动基层治理的深度推进和纵深达标。
四、人民在基层中的作用:
人民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只有紧紧依靠人民,集民智、聚民心,才能共同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衡量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基层强则国家强”这一观点强调了基层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建设,发挥人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