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基层作为直面群众的前沿,承担着沟通群众和党的重要桥梁作用。如何夯实“桥梁”的基础,保障“桥梁”的畅通无阻,有效拉进群众和党的距离,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明确权责,夯实基础,让基层轻装上阵。当前基层存在严重的权责不清,基层干部困于权责错位、权责模糊等问题,往往是负重前行。在面对上级部门时,由于事在基层、权在上级,往往只能敷衍了事,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在面对群众困难时,出于避责的目的,往往采取随意应对,逃避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基层自身也是疲于应付,完全无法发挥有效沟通群众和党的桥梁作用,陷入了三输得局面。明确权责,让事在基层、权在基层。通过放权于基层、还权于基层,让基层从繁琐的内耗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为基层注入活力,激活基层的主观能动性,让基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常服务人民这一基本要务中去。 为基层减负,保障“桥梁”畅通无阻。基层减负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处。目前基层承担了大量不切实际的工作,同时还面临有着严重的层层加码。基层作为直面群众的前沿,不同部门都不切实际的布置任务到基层,完全不考虑基层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执行情况。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任务,基层也存在大量的“大比武”“大比拼”。在这场你争我夺的比赛中,一切以排名为准,一切向分数看齐。在群众眼中,基层无法发挥服务群众的职能,推卸责任。在上级部门眼中,基层无法及时领会贯彻上级的意图,敷衍了事。为基层减负,还基层的根本职能,让基层从“大比拼”中退赛,保障基层作为“桥梁”的沟通功能发挥功效。 强化资源配置,让基层无后顾之忧。与越来越多的事务相反的是,基层所拥有的资源却越来越少。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服务者,但是过少的资源配置导致了基层在在实际事务中不敢用权,更不可能用好权。在加强基层权利的同时,向基层倾斜更多的资源,让基层在实际中敢于用权。同时上级部门在放权和给资源的同时,加强基层的监督和引导工作,让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为人民服务这一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