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选调生作为组织部门选派到农村的基层后备力量,身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端、政策落实的第一线、贴近群众的最前沿,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和重担。选调生作为乡村急需的新鲜血液,作为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发展优质生产力,应着力提高凝聚力。选调生第一步是基层,第一站便是农村。选调生融入农村,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身入”就是要在走访入户、了解村民情况、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适应乡村生活,融入乡村工作,让群众认识、了解。“心入”就是要彻底抛弃“镀金”“骑驴找马”等心态,牢记为民初心,扎根基层,树立树牢“为乡村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思想,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里”,扑下身子,善于倾听,对群众之事有问有答,说到做到,与群众心往一处系、劲向一处使,群众才会把选调生看在“眼里”,放在“心里”,选调生才能成为群众眼中的“自己人”。 发展优质生产力,应致力巩固意志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好干部”标准,把“信念坚定”摆在了第一位。面对工作中的错综复杂和艰难挑战,作为选调生更应该有“誓将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基层工作纷繁冗杂,学懂弄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帆风顺。在这期间,必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这就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在日常工作中要贯彻燕子垒窝、蚂蚁啃骨、老牛爬坡的恒劲,夜以继日,积少成多,如此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效果。 发展优质生产力,应聚力强化执行力。基层涉及到的是修路补桥、调解纠纷和生产生活中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关系到党中央政策的落实、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选调生是最接近群众的干部,不要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屏对屏、键对键”掌握不了实际情况,只有去一线看看,亲自去试试,才知道对错,才知道能不能成。白天走村入户访民情解民愁,晚上挑灯夜读查漏补缺,努力做到群众办事“一门清”,让群众少跑“冤枉路”,少吃“闭门羹”,少些“来回转”。 挺立潮头,才知浪高风急;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嘱托铭记于心,付之于行,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