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厚人民情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正确方向、指明科学方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无论前路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坚定必胜信心,坚持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就拥有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深厚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从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到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再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也是恢宏壮丽的民生答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成为一把最重要的尺子。 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体现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理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才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今年4月22日,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小区,微笑着和大家唠起家常。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改旧换新,完善服务设施。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 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的辩证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这要求我们,坚持效率和公平相统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民生系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实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