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银发资源” 关注老年群体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规模日益庞大的低龄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为”,老年人力资源如何开发利用?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年龄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劳动力的不足将逐步凸显。而“积极老龄化”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低龄老年人进行再就业,促进“老有所为”的实现。因此,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减轻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提高人力资源整体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重视和做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顺应人口发展变化、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客观要求。 1.延长人口红利期和挖掘二次人口红利。削减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冲击,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原动力。 2.缓解家庭的养老压力。增加老年人的自身经济收入,提高其自身供养能力,同时也将不同程度减轻社会负担和国家财政压力。 3.消除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失落感。有利于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技能、经验、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体现全社会对老年人终身社会参与权利的认可和保护,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老年人就业将使他们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物质财富不缓解老龄化的诸多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 对策: 1.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开始将老年人就业的权利保障纳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中。但是从现实来看,涉及老年人就业的相关劳动权利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碎片化、滞后性特征,而且一些法律法规的针对性、操作性相对较差。 2.部分老人缺乏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大多具备较强技能的或具有相当丰富职业经验的老年人更容易找到工作。那些没有专业特长的老人,由于缺乏就业竞争力,就只能选择从事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老年就业人口主要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林牧渔业生产,老年人口的就业领域和职业构成,决定了我国老年人口中的就业人员或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