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人才需求呈现“新特点”——传统产业“让位”于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也从早期拼产业、拼政策、拼招商,过渡到了“拼人才”的新维度。新时代人才不再是“武大郎开店”、“叶公好龙”、任人唯亲、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等陈腐落后观念和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就要有新思想、新方针、新任务,改革需要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在提倡“人人成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改革发展新时期,在我国“人才新常态”下的“黄金窗口期”,急需充满创造力的各路贤才。我们要走上新的“人才路线”,用“新”工作,推动人才工作的蓬勃发展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衍生新标准,新标准造就“新人才”。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时代呼唤新人才、新作为,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时代,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在亟续“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好传统的同时,激扬始终奋进在时代潮头的精气神。如何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才”的力量举足轻重! 积极探索“党建+人才”工作模式,搭建人才信息平台,建立人才信息库,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坚持党管人才,推进新就业形态、新兴经济体党组织全覆盖,不断建强各行业人才队伍。以推进基层干部专职化专业化为契机,聚集优秀青年人才、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和年轻党员,通过跟班学习、政策技能培训、统一集中学习等方式进行培养教育,不断提升人才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将优秀人才党员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两新”党组织进行管理,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建强服务阵地。 做好“党建+服务”模式创新,联合党建、人社和农业等多个部门,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主动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业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支持。定期开展调研、谈心谈话行动,加强与人才的交流沟通,为人才提供公平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服务。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及返乡人员架起服务桥梁。努力为人才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为高质量发展营造“惜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围,从而真正实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的美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