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做好基层治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系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成色。因此,基层治理历来受到人们关心和关注,同时各地紧紧围绕“治理”开启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传统路径中趟出一条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这考验着每个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智慧,也考验着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能动。 一、持续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纵览各地基层治理经验表明,要想充分凝聚基层力量,发挥基层治理合力,就必须要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建是我们党的四梁八柱,是传播党的声音,密切党群关系的执行者。抓牢基层党建是我们开展任何工作的第一要义,是保证各项事业不偏离、不走样的根本保证。要善于通过发挥基层党建这条纽带作用,加强基层网格建立,创新网格治理模式,发挥好基层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不断优化基层治理新路径,以扎扎实实的成效服务好人民群众,履职尽责、强化治理,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要注重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深化“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机制,着力推动党组织“触角”从镇街进一步下沉至小区、街巷,将党的工作辐射到户到人。 二、持续抓牢队伍建设 当然能否做好基层的各项工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支有着战斗力的队伍。人是最核心的因素,一切具体工作部署都需要“人”去落实,对基层治理更需要如此。推进工作力量下沉基层,根本是要固化机制、明确目标、激励担当,让下沉成为工作新常态,“实打实”为基层善治注入“新鲜血液”。就当前来说,我们的队伍建设比较滞后,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因此,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全面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同时鼓励更多年轻人到基层去磨砺,尤其是让青年党员冲锋在一线、奉献在一线、拼搏在一线,促使其丰富视野、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为“治理”这篇大棋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三、持续运用好“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通过增强党的组织功能、强化基层法治思维、优化社会参与模式等,实现了社会基层治理效能跃升,成为我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主要是能从基层治理一线中及时发现政府政策和社会治理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要知道,许多信访问题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纠纷的反映,集中表现为利益诉求多样复杂、矛盾纠纷频繁多发、信访问题新老交织,社会治理面临不少难题,但是越是这样越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智慧。特别是基层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透、做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执行,即便再繁琐也要遵循流程,真正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控制在源头,以此不断推动工作新发展。 基层治理工作点多、面宽,事物繁杂,要想做好基层治理绝不是一朝一夕、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之下、在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之下,在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之下,我们的基层治理才能一步步地迈向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