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多次强调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干部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承载着落实政策、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为基层减负,不仅是一项紧迫任务,更是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添柴加薪”,意在强调要持续加力、多措并举,为基层减负之火注入更多动能,使之熊熊燃烧,照亮前行的道路。 认清形势,把握减负之“柴” 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到基层减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当前,基层工作普遍存在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考核多等问题,这些“四多”现象严重挤占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政策落地实效。因此,要精准识别哪些是压在基层肩上的“无用之柴”,哪些是真正能为基层工作“供暖”的“高效之柴”。通过清理规范各类会议、文件,整合精简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报表,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 精准施策,点燃效率之“火” 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减”得精准,更要“加”得有效。这要求我们在“减”的同时,要“添柴加薪”,为基层赋能增效。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人力物力,确保基层有足够力量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三是强化培训指导,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高效应对。 机制创新,保温护航之“薪” 为基层减负不是一时之功,而需久久为功。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确保减负成果得以巩固和深化的关键。这包括建立基层负担动态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减负成效,及时调整优化措施;完善激励关怀机制,为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减轻基层直接承担的社会管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