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闭幕仅一周,3月18日,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深入学校、企业、农田,察实情、谈发展、抓落实,意义重大深远。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问题上,总书记在此次湖南考察之行当中指明了方向。 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可见教育、科技、人才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企业可以加强与学校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要完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机制,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只有学校、企业等多方合力,共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才能畅通三者良性循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强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本次考察行程中,总书记专程考察一家科技创新活跃的电池企业,传递出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因此,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要加强“卡脖子”技术研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将科技成果用于日常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不断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因此,要优化营商环境,将外资和技术“引进来”,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参与国际组织等方式,与各国进行交流,推动深入合作,吸取各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