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回复: 0

从《政府工作报告》感悟新“人才之道”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8

主题

0

回帖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4-3-21 18: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今年全国两会在3月4日如期举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等被一一罗列出来,我们可以读出许多人才信号,从中感悟新一年的“人才之道”。
聚焦需求引人才,创造人才“荟聚之城”,构筑人才“生态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地区能够形成创新的引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其次,吸引聚集人才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不仅能够促进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还可以培育人才“生态圈”,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此外,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可以推动区域间的合作与互补。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形成产业链、创新链的完整闭环,提升区域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提供便利措施和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意识,为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聚集人才平台,实现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培养平台是关键,创造科研“兴旺之城”,构筑人才“孵化器”。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这不仅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在当前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则显得尤为迫切。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是确保科技创新源头不断涌现的重要举措。基础研究是探索科学真理的核心,培养优秀的基础研究人才是推动科学前沿不断拓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资源支持,可以吸引更多青年学子从事基础研究,并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样一来,就能够不断挖掘出潜在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才。此外,优秀的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也能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青年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潜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既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探索精神,也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成长和展示的机会。通过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项目资助和人才培养计划,可以培养出更多能够在科技领域有所作为的青年才俊,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圈出留才新重点,创造服务“舒适之城”,构筑人才“凤凰园”。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持续努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们充分展示才华。与此同时,也需要圈出留才的新重点,打造一个服务周到的“舒适之城”,构筑一个才华浴火的“凤凰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应该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还需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支持,让人才有机会将自己的创意和创新转化为现实。而留住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在人才不断为城市强筋的过程中,城市更需要不断健全公共服务,在提供优质服务上绵绵用力,以真情换真心,让人才在城市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浅谈党员干部如何遵规守纪
下一篇:把握三字诀,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3 02:09 , Processed in 0.16136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