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做好高质量发展,共创新质生产力新篇章必须立足地方特产、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角度。 立足地方特产,深耕特色优势,开启新质生产力“特色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立足地方特色,精准定位发展方向。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各地各部门立足自身实际,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地方特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资源,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因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也应有所不同。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传统,精准定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来开启新质生产力“特色篇”。 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共创未来,描绘新质生产力“融合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传统产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要在保持传统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产业。通过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我们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描绘出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图”。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时代潮流,争创新质生产力“创新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激发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争创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