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伊始,我们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的学习,其中我对“坚持求真务实,按照规律办事”感触良深。 在已然过去的这一整年直至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战略、新的阶段、新的环境。 坚持求真务实,基础在于“求真”,关键在于“务实”。求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求客观实际之真;务实,就是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务造福人民之实。 所谓读史可以明志,说到务实,我不禁联想到了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宋朝初期,“竞为浮夸”“无益治道”的文风不知为何在民间和学界大肆地流行,参加科考的文人们流行使用华丽的辞藻以及生僻字,一味地追求押韵,却空洞无价值,空话连篇。欧阳修当时任翰林学士,主持有一年的科考,并担任主考官,其志同道合的好友梅尧臣任副考官,两人深知文风之弊,也知道治国之要在于选人。于是,他力排众议,扛起了诗文革新运动的大旗,倡导文以载道,追求直言务实的文风。 那一年的科举考试放榜时,那些故意使用辞藻华丽、只会空说大话的考生一律淘汰。放榜后,被黜落的考生集体将矛头对准了主考官欧阳修,说他徇私舞弊,甚至还有人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祭欧阳修文》来诅咒他,但无济于事。其中有一位叫做刘几的考生,一开始也非常不服气,与欧阳修当面对峙后认识到国家昌盛需要脚跳实地、务实的人才为国家效力,因此他决定作出彻底的改变,在两年后的下一次科考时,务实地为国家治理和发展写出自己真实的见解,从而顺利地考中了。 这么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得不说,欧阳修的此番作法可谓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一大批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比如苏轼、苏辙、曾巩,程灏等,因为欧阳修的这个决定而改变了命运,欧阳修也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 当下,不管写新闻报道,工作报告还是做中长期的规划,都应当脚踏实地,求真求实,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新的一年已经开启,相信在总书记的带领下,在党的正确指引下,全国人民应认真贯彻“务实求真”的理念,在充满挑战的征程里勇敢面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