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要在激发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人才体系三方面持续发力,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以激发科技创新为“突破点”,强劲驱动新质生产力“澎湃潮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关键突破口。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发展期,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升级,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一方面,要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汇集各方资源力量,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努力实现更多“0-1”,打造更多创新“核爆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更高的自主权,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基础研究研发投入,不断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更多内生驱动力。 以推动产业升级为“着力点”,合力点亮新质生产力“广阔天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由产业深度转型而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伴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只有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提供持续保障。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高端化延伸,打造更多新兴技术产业集群,推动各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瞄准“双碳”目标,围绕塑造绿色低碳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绿色材料等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模式,持续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擦亮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以优化人才体系为“支撑点”,坚实构筑新质生产力“巍峨大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劳动者是生产力形成中的关键变量,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先进生产力,呼唤更多新质人才作为高素质劳动者推动技术创新性突破、创造性应用,迫切需要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一方面,要持续优化教育体制,着力完善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培育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端拔尖人才。同时,要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另一方面,要给予人才更加宽容的创新环境,让广大科研人员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鼓励人才长期深耕基础研究前沿,推动人才创新方向同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不断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