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是明确载入我国宪法的。近代中国以来,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势力,围绕中国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历史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中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10多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超过127万人次提出380多万条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建立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带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5500余个。在执法检查中,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基层群众座谈会,扩大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度。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沿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方向不断推向深入。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的领导下,完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人民通过法定途径、方式、程序参与国家治理各方面各环节工作的制度机制,推进人大协商、立法协商,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各项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