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一、把握发展机遇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包括信息技术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新能源革命与绿色革命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蕴含新的机遇,将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新一波的创新浪潮,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由此形成新的生产力。消费互联网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工业互联网推动生产端的变革,生物科技革命对人的影响将更加深刻,如果说信息技术革命是效率革命,那么生物科技革命则是对人自身的革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新技术革命如此之近,中国正处在最有条件抓住机遇的窗口期。实践证明,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向新赛道换道过程中实现跨越式进步。 二、直面风险挑战 在传统的多边机制改革步履维艰、疲态凸显的情况下,新兴多边机制和区域性治理机制更趋活跃,风险挑战更加多样。中国正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力量,正在从被动的规则接受者转向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通过共建“一带--路"、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等,可以持续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推动构建更加普惠、包容、开放、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当前东部地区一些头部企业正在以新的形式参与全球化,如参与全球产业链下的产业转移。因此,目前还不能同全球主流的产业链“脱钩",应直面风险挑战,从以本土为主转向全球化布局。 三、积极应对产业链重塑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重构。新科技革命、全球化退潮、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乌克兰危机和大国博弈等不确定性冲击,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主要因素。某些西方国家以“去风险"为名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以弱化和边缘化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中国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拓展空间。受益于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并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组织中心。展望未来,中国整合国际生产要素的能力增强,与世界经济互动关系将更加紧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