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干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植根历史文化沃土,奋进新征程,只要我们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更加有力地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一、强调党的领导。我们要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应注重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如退休的老党员平常喜欢坐到邻里中间,跟群众唠家常,在三言两语间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基层治理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要注重总结和推广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深入实施“五个一工作法”、“一面旗”强化政治引领,“一张网”织密组织体系,“一线法”推动干部下沉,“一家亲”汇聚区域资源,“一条心”党群联动共治等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实践一直在路上。同时,网格化党建、区域化党建、党员干部下沉基层等常态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彰显法治思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作为政府机关首先要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工作中,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其次还要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矛盾纠纷的监测和预防,依靠“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手段,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调解、诉讼等一条龙服务,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和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深厚的法治文化,将法治文化融入社会文化中。如通过模拟庭审,让群众担任法律明白人,在以案释法中学习法律知识。 三、突出科技支撑。我们要善于把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新应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基层治理的方式,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数字化治理平台可以实现治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如构建“多网融合”的立体化社会治理监管体系,实现随时随地指挥、调度、核查,矛盾纠纷化解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天网”建设、“智慧小区”创建等信息化建设打破了信息孤岛,能够实现对涉诈重点人员线索快速核查、精准研判,及时提醒劝阻受骗群众,防患于未然。 四、注重社会参与。群众事群众议,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激发全社会活力,进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充分发挥网格员、保安、义警、新乡贤、平安志愿者等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延伸工作触角,提升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效果。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阶段的努力奋斗,前进道路上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挑战,甚至遭遇意想不到的惊涛骇浪。但只要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