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里氏6.2级地震,截至12月22日,已造成148人遇难。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救灾工作第一时间作出批示,甘肃省委书记、省长连夜赶赴灾区,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国务院总理李强先后亲临救灾一线,源源不断的救援队和救灾物资从全国各地驰援灾区。从08年的汶川、到10年的玉树,从14年的鲁甸,到如今的积石山,多灾多难无法击倒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只会使我们更加团结建强。 变的是科技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在地震波到达前的几十秒内,多地网友均收到了手机提示的地震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地震横波纵波的传播间隙,已经可以争取几十秒的逃生时间。从汶川地震要靠十五勇士空降获取灾区情况,到如今无人机基站的广泛应用,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这一切均源于国力的增强和对救灾体系巨大投入。大国崛起并不只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多的是综合国力的全面进步,对小民尊严的不懈维护。 不变的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对生命的敬畏。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救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快抢修受损基础设施,防范各类次生灾害,全力开展搜救、救治伤员,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最美逆行者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主动担当,诠释家国大爱,各地消防队员、武警官兵、民辅警、医疗人员等闻令而动,从全国各地奔赴救灾一线,展现了大灾面前的勇毅担当。 变与不变诠释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抢险有效”“救灾有序”彰显着党和政府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诠释着党员干部群众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搏斗的坚定意志。无论是救灾科技的不断进步、基础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还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对每个生命的不抛弃不放弃,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展现着人民政党的本质,用每一丝进步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