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指由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起的公职人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而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腐败会严重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风气腐化、人际关系冷漠,导致官场产生官官相护、官僚主义、浮夸风气等现象。社会层面上,腐败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贫富悬殊,社会问题暴露。腐败会孕育由作风不正经而产生的结党营私、漠视或侵害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利益和违背立法原始精神内涵、徇私枉法、过度暴力执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使官员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腐败会严重侵蚀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利益、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声誉、影响社会稳定,并最终导致社会退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树新风,是新时代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一段时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内盛行,严重败坏了党风,恶化了党群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年接着一年坚守,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秉持钉钉子精神,首先要完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管理就没有约束。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完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如同钉钉子需要稳定而有力的握力,制度建设也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今年印发的《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对深化腐败问题的标本兼治作出了明确部署,着力增强腐败治理效能、推进腐败问题的系统治理。有效贯通“三不腐”,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秉持钉钉子精神,需要强化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秉持钉钉子精神,需要不断总结。这如同在完成每一颗钉子后,都要仔细审视自己的工作成果。我们必须温故而知新,必须要回顾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今天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