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调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龚正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城市重要使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水平,更好服务“五个中心”建设和高水平改革开放,为上海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处于产业一线的技能人才是关键要素。当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全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这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力争将高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如当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挖掘、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技艺,打造一批“工匠园区”等。同时也要拓宽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鼓励和引导行业组织关心关爱高技能人才,依法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权益。 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