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为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定向。会议要求,2023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稳增长”放在首位。 与2020年疫后的“六稳”“六保”均以就业为首不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稳”,将“稳增长”放在了首位。“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稳住经济大盘,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尤为重要。“质”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量”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扩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化结构、增进效益能够为规模及增速扩大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合理增长也是有效提升质量的重要基础。 “由于疫情反复冲击、外部环境持续趋紧,中小企业面临需求不振、订单萎缩、开工不足、销售不畅、拖欠账款等,困难更多,压力更大。”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特别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多措并举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推动金融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加大清理拖欠账款力度等,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 “2023年稳信心亟须多措并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着力扩大内需,尤其是保持居民消费和合理的有效投资规模。推动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引导优质的人才、资金、技术投入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韧性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以更加国际化、法治化的公共服务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要紧紧围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力抓好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努力在新征程上一马当先、走在前列。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着力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精心做好全国两会服务保障,抓好安全生产、空气质量、城市运行等工作,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