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金华义乌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时强调,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产业赋能,激发“共富”新引擎。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发展乡村产业,需要抓住一个“特”字,强调一个“融”字。村级基层党组织要紧扣产业发展的“金扣子”,着力回答好“党组织要怎么做,党员干部要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和本村的特色优势相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明显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渠道,方便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开办农家乐、特色民宿、田园采摘等,开发乡村特色旅游精品路线,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发展中,开展党员创业带富,促进乡村旅游高品质发展。 人才赋能,注入“共富”新动能。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村级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创新,用好“引、育、留”三字诀。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主动对接进行联合,持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根据村庄发展需求组织“有知识、懂专业、善经营”的专家团队入驻,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推进各项疑难杂症得到及时解决。培育“土专家”,发展“新农人”。 党组织可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形式,不断深化技能型人才输出,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夯实本土人才“人才库”。而相比较人才的“引进来”,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人才“留下来”。党组织除了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外,更应该多给与他们一些关怀,用感情留住人,让他们生活、工作无后顾之忧。 科技赋能,提升“共富”新速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收割机、运粮车、智能化加工、分拣、包装设备等投入使用,村级基层党组织与企业党建共同体积极开展党建联建,引进新科技设备,极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民群众的双手,让更多“科技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开花,让农民群众共享“科技红利”。而随着抖音、淘宝、直播电商等数字化平台的出现,村级基层党组织积极引进,成立电商直播室,进一步开拓了线上销售渠道,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优势品牌,不断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党组织要善用科技这根“金手指”,让科技创新成为拉动共同富裕的“马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