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一、抓队伍建设,从源头上解决乡村“无人治”的问题。 一是要紧紧抓住直接承担乡村治理职责的村干部、村“两委”、农村党员、网格员等治理力量,坚持选优建强管严、关心关怀激励的原则,建设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骨干队伍,实现了从“无人治”到“有人治”的转变。 二是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配强村委领导班子,充实一线工作力量,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保证村干部队伍稳定。 三是加强村内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面推行党员承诺、亮诺、践诺、评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探索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抓组织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无序治”的问题。 一是要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进一步深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了从“无序治”到“有序治”的转变。 二是要强村带弱村、小村跟大村。大力推动村与村组织联建,探索成立党建联盟。构建联合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三是持续加强党组织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全面建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创建党员教育、党群服务、产业发展、平安法治、乡风文明等五个中心。 三、抓能力提升,从深层次上解决乡村“无招治”的问题。 一是紧紧抓住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这一关键,强化乡村治理骨干队伍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其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应急处突能力,实现了从“无招治”到“有招治”的转变。 二是着力构建培训体系,实现培训常态化,确保培训全覆盖。按照“分块精准学、实训基地学、剖析案例学、导师帮带学、线上自主学”联动要求,开展乡村治理专题培训,推动村组织“看与做”互促、“学与用”统一。 三是持续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推动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等入读大专学历班,不断提升农村干部素质能力。组织村干部揭榜领办专项行动重点工作项目,晒业绩、比作为,让村干部登台亮相,促进能力提升,倒逼责任落实。 四、抓制度执行,从机制上解决乡村“无章治”的问题 一是紧紧抓住严格制度执行这一乡村治理重要保障,坚持完善制度、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处的原则,推动乡村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了从“无章治”到“有章治”的转变。 二是制定村职责清单和任务清单,以及村干部岗位职责清单和任务清单,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等9个清单,做到“一单尽列、单外无责”。严格执行各项党内法规和政策规定,持续巩固“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村务监督委员会月例会、村级事务代办等制度机制。
三是建立乡村治理举报奖励机制,加大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通过“四不两直”、飞行检查,以及一周一提醒、半月一调度、月底一通报,持续传导压力,压实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抓制度执行的工作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