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极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以上级注意代替群众满意,用提高嗓音压低基层声音;有的不愿下基层、不会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为“脸生干部”;还有的下基层不下车子,不进村子;甚至有的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或选择性处理,等等。这些远离基层、游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怪象乱象只会败坏党的形象、寒了群众的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干事的导向。个别干部顾及面子、怕伤感情,或是害怕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在查摆梳理时,罗列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让“问题清单”在形成阶段就流于形式。各级干部要对照党章党规、人民期盼,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查问题,不躲闪、不逃避,把问题找得越具体越好,分析得越透彻越好。严防“灯下黑”,多听“我管的”“管我的”意见,从工作广度和思想深度找差距,举一反三,确保问题货真价实。 问题的靶子立住了,就要瞄准靶心彻底整改,不能将问题束之高阁,让“问题清单”成为“一纸空文”。要对问题即知即改,逐条逐项进行销号。针对具体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进行反复论证,真正把情况摸清摸透,把堵点找准找实。“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要坚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在细致的“解剖麻雀”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拿出可检查的办法,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要对已解决的问题及时复盘总结,定期回访开展跟踪评估,紧盯末端硬碰硬,坚决摒除“到站歇脚”的心理,确保不反弹回溯。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生动的教材。抓实第二批主题教育,必须面向基层真开门、开大门,推动领导干部与群众常结亲交朋友,干群关系才会不离不弃。要沉到一线知民意,带头到车间工厂、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重点围绕群众的难、企业的盼、基层的愿,采取面对面、背对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网罗”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问题浮出水面,把建议摆到桌面。要掌握沟通技巧,多些“七嘴八舌式”讨论,多说土话、大白话、掏心窝子的话,拉近身心距离,不懂就问、虚心请教、耐心解答,善于从群众的“话里话外”和“眉头紧锁”中甄别好与差,找到工作的方位、落实的方向、改进的抓手。
|